这个夏天,我们有幸参与混元养生文化学子赴山西的亲子游活动,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在五台山的禅意幽幽、悬空寺的奇巧绝伦、应县木塔的巍峨耸立、云冈石窟的恢宏壮丽与大同古城的烟火缭绕中,我们如同穿梭时空的行者,完成了一场触摸历史、收获成长的游学旅程。
文化浸润:于千年古迹间触摸历史的脉搏
踏入五台山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净土世界,心灵瞬间被这里的宁静所包裹。显通寺那朱红的大门庄重肃穆,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默默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塔院寺的大白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神秘而祥和的光芒;殊像寺内的瑞相天然,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晨钟暮鼓悠扬回荡,圆觉老师轻声讲述着佛教文化中“慈悲”与“智慧”的真谛。孩子们好奇地伸出小手,轻轻触碰着古老寺院的砖石,那微微传来的温度,仿佛是历史在耳边低语,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他们沉浸其中,感悟着历史的厚重,体会着宁静致远的心境。
悬空寺,无疑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完美结合的典范。它如一只轻盈的飞鸟,巧妙地镶嵌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展现出“奇悬巧”的独特魅力。这座千年古建筑成为了最好的“力学课堂”。孩子们仰望着那看似摇摇欲坠却又稳固无比的结构,眼中满是惊叹。他们仔细观察着“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建造方式,原来那些课本里抽象的概念在这里变得如此生动具体,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应县木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它宛如一位巨人,傲然挺立在天地之间,是世界上最高的纯木结构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宏伟的建筑无钉无铆,却在千年风雨中屹立不倒。当孩子们在导游的精彩讲解中得知其利用柔性结构的抗震原理,历经多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时,一股对中国古建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凝视着那精美的斗拱、雕花,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们专注的神情和精湛的技艺。这种对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的敬畏之情,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根。
云冈石窟则是艺术的殿堂。一尊尊佛像雕刻细腻、神态庄严,或慈眉善目,或威严庄重,在岁月的打磨中沉淀出历史的厚重。孩子们驻足凝视,目光中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他们听着佛像背后的故事,感受着古代工匠们的虔诚与执着,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文明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栩栩如生的造像,让孩子们领略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大同古城则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古老的城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孩子们在上面留影,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仿古街上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小吃香气扑鼻,刀削面的筋道口感让孩子们回味无穷。夜色整个古城的琉璃光影交相辉映,美轮美奂。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场景。孩子们触摸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里。
成长瞬间:在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
车上的时光和小憩的客栈变成了一个个充满乐趣的“知识充电站”。接龙游戏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百科知识抢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专题辅导课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新大门,手工操作则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些丰富多彩的环节,让旅途不再单调乏味,而是成为移动的课堂。孩子们在互动中积累文化常识,更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倾听与表达。来自各地的孩子们,带着不同的性格和习惯,在欢笑声中快速打破陌生感。他们从互不相识的同学变成了并肩探索的“研学伙伴”,分享零食时的谦让、解答问题时的耐心,都成了友谊的美好注脚。
细节之处见真章,这次游学活动中处处体现着教育的温度。无论是古城游览中引导孩子们观察建筑细节,还是祈福活动中强调“心怀善念”,圆觉老师都用心良苦。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他的组织下,游学不止于“看风景”,更成为一场“有温度的文化启蒙”。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懂得了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从最初的“旁观者”到积极的“参与者”,孩子们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是主动记录建筑纹样、积极提问历史典故。每一个问题都闪烁着他们思考的光芒,每一次探索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他们在探索中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问题,这种转变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随着对知识的了解不断加深,孩子们也逐渐从“看热闹”渐渐变成“看门道”。当了解到应县木塔、悬空寺等“中国奇迹”的世界地位时,不少孩子提出了许多多维度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们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心里藏着孩子们对知识最纯真的渴望,这种渴望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源泉。
师生同行:双向奔赴共筑成长之路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三十余人的团队里,圆觉老师的身影总是忙碌而温暖。清晨出发时,他那关切的安全提醒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参观时,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座谈时,他循循善诱的引导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热情。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整个行程充实而有序。
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圆觉老师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带着大家观察、思考、讨论。他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在他的引导下,学会了自主探索,在探索中收获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让他们更加珍惜所学的知识。
正如大家的共鸣:“这次游学不仅看到了风景,更看懂了风景背后的故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我们终于懂了这句话的意义。老师的耐心陪伴,让我们感受到“亦师亦友”的温暖。他的言传身教,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这份珍贵的经历,将成为孩子们在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不断追求知识、探索世界。
上海:一峰
202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