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福州游学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交通要冲,秦时在福建置闽中郡,汉初立闽越国。唐朝时先置福州都督府,后置福建经略使,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而取名福建。北宋置福建路,南宋设152军共8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又称八闽。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船政学堂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福建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深水良港众多。地势依山伴海,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和盆地穿插其间,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全省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丘陵山地,形成了江河纵横、海岸绵长,兼具内河跟海洋的特点,其陆路交通非常不便,水上航行的方式弥补了内陆交通不便的缺陷。 因此水运非常发达,造就了闽人善水之说。

 

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历史悠久,筑城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202年的闽越国东冶城,而奠定今日福州基本格局的则是晋朝。正是在晋朝,衣冠南渡,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入闽,福州地区因人口大量增加,得到快速发展。闽都的故事,从鼓楼开始生根,两千多年来,时间在这片土地上凝聚,见证着福州千年的斑驳与底蕴。

 

三坊七巷临闽江、怀西湖,三山鼎立,双塔对望,坊巷之中,藏着半部中国近代史。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是全国最大的古街坊。从北到南依次排开,向西3片称,向东7条称,三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简称七巷)。

 

三坊七巷的荣耀不在承平之世,而是在积贫积弱的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之时。在中西文化的激烈冲撞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三坊七巷士人迸发出异常炫目的光彩。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清代船政大臣沈葆桢,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末代帝师陈宝琛,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翻译家林纾,著名文人陈衍、何振岱,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福州三大才女”—冰心、庐隐和林徽因,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无一不是出自这里。

 

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危亡的关头。1897年,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翻译出版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是为《天演论》,书中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开启一代新风。严复十四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清政府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回国以后,曾经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工学校长、安庆高等示范学堂校长、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正因为有了留学的经历,使得他成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中国人之一,也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思想的重要人物之一。

 

0585fcd397c0ef89c756aa921bbeaf22.jpeg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船政学堂学童平均年龄12岁,自小学习外语,远赴西洋为中国寻求自强之道。

 

闽江一路向东,汇溪聚流,在即将进入东海时流经一个叫做马尾的地方,之后水深转浅,大船无法上行,因此马尾一带自古便是天然泊船锚地,也是福州面对外海的重要水路埠头。1866年,左宗棠力荐沈葆桢出山,在马尾创建船政衙门,设局造船、兴办学堂、筹建海军,使得福州马尾成为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造船厂,这里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第一艘铁甲舰,从创办的1866年至1907年,这里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舰船40艘,涌现了严复、刘步蟾、邓世昌、萨镇冰等名人志士,由此照亮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之路,孕育出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培养出诸多仁人志士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

 

船政文化的精髓,本质就是爱国主义和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强不息!

 

船政学堂会在福州创办,也是因为闽人善水。福建人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中最擅长航海的一个族群,福建盛产木材,自唐宋以来,福建也一直是中国造船业的中心。唐代安史之乱后,我国陆上丝绸之路中断,与外国的商贸受阻,南方海路开始承担起中外交流主干道的历史重任。古代交通工具简陋,对海外航线和海上气候掌控有限,海难事故频发,熟悉水性、洞晓天文气象、热心救助海难的妈祖因此被当成海上保护神建庙供奉。

 

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和平女神,俗称海神娘娘,因她生前出海救助过不少渔民、渔船,成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年仅28岁。妈祖形象为头戴冕旈、身着霞帔、手执如意,其神威显赫,雍容端庄。妈祖文化起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至宣德的20多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从江苏出发,经福建、广东沿海及南海诸岛后出国访问。每当船到码头必先祭拜妈祖,如果碰到没有妈祖庙的码头,便带头捐建天后宫,长乐的显应宫便是其中之一。郑和还规定,凡出使或出海官船,必祭妈祖。他数次亲临莆田湄洲祖庙进行朝拜,邀请兴化(今莆田)船工和商人一道出海,多次奏请朝廷加封妈祖,积极推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妈祖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IMG_1033.jpeg

 

与西方传说中海神征服掠夺、尚武排他的特征不同,妈祖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海洋文化的和平精神,是家国情怀,是仁爱。目前,全球各地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近2万座妈祖庙宇和妈祖会馆,妈祖信众近3亿人。这些宫庙内供奉的所有的妈祖都是从湄洲祖庙分灵或间接分灵出去的,每年正月到三月二十三前后,各地分灵的妈祖陆续回到湄洲祖庙朝圣进香,称之为妈祖回娘家,意即寻根问祖,可谓人同根、神同源,文化同脉

 

IMG_1034.jpeg

 

说到神明,福建是一个神仙最多的地方,百姓们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据统计福建全省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共有25,102座,还不包括数以万计的小土地庙和神龛。福建人建造的庙宇,其实很多都是有纪念意义的,里面供奉的神明大多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人物的。如妈祖林默、如保生大帝吴夲、如临水宫顺天圣母陈靖姑……他们或有大德、或是有功于人民,在过世之后,福建人会为其立庙祭祀,以感恩其生前的大功大德。怀的是那一颗感恩之心,敬的是那一份敬畏之心!

 

福州照片

 

敬神如神在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感恩与敬畏,自强不息与家国情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说到爱拼才会赢,那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座历史名城——泉州,我们将在下次的半月谈里,说说这个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