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混元养生法的人读博是一种什么体验

      开智明目功是赵金香宗师专门为青少年创编的以开发智慧、防治眼病为目的的保健功法。我初一那年,家里人为了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给我报名参加了学习班。自此,混元养生法一直陪伴着我成长,直到如今博士即将毕业。从小到大,混元养生法带给我的改变很多很多,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读博这段人生特殊旅程中她对我的影响。

从本科到博士,我的专业都是生物医学相关,从生物制药到生物医学分子学再到基础医学。这专业通俗来说,就是探索在生理、病理条件下细胞发挥功能和进行调控的分子机制,再从这个相对微观的层面寻求疾病治疗方案。

也许是因为从小学练混元养生法,看到周围的人们因为每天一招一式的习练而面色红润、身心健康;自己也在放松入静的锻炼后感到头脑清晰,耳聪目明,朦胧中,这些让我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萌生了想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揭开气功锻炼这古老智慧神秘面纱的想法。为了获得独立科研的能力,不知不觉间在这条求学路上越走越远。

回想整个读博历程,越思考越发现混元养生法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整体的,是方方面面的。这几年像是压缩了很多困难的限时挑战,最终成绩取决于怎样看待,迎接和克服各类困难,而混元养生法似乎在每一关每一隘都以某种形式帮助着我。

在读博中前期,我发现所接受的博士训练和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我想象中的模式是导师会一路指引,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任务,逐步闯关最终解决一个科学问题。

然而事实是导师是第一次当导师,课题也是全新的方向,组里没有一个人有相关经验。朝九晚十二,我周末很少休息,摸索了一年多,还是进展缓慢。本想直挂云帆济沧海,谁料很快就折戟沉沙

烦恼源自于现实与理想的不符,看着做其他课题的同学开始有进展,逐渐步入正轨,暗自难过,这样下去,我真的能获得我想要的吗?前面之所以提到混元养生法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整体的,部分源于她对功德修养的重视。

《先天混元学》功德篇中,宗师有提到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提高勇气,坚定地相信事情会有转机,要往相反的方向去想。是啊,已经在低谷的时候,沉闷抱怨是没有用的,每一次向上攀爬的尝试都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好一些,我开始摈除怨天尤人的想法,向内求,自己想办法打捞自己。

导师忙,我就做好多个方案主动约导师汇报请教,确定方案后立即实施进行新一轮反馈。我们课题组的相关经验少,我就寻求找学校平台的老师和其他实验室同学的帮助。为了不拘泥于一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也向导师申请再加入实验室经验比较丰富的课题组。就这样,慢慢的,原来的课题也开始有进展,新加入的较成熟的课题让我迅速积累了一些本领域的知识和实验技能。

逐渐地,导师也开始表现出对我的肯定,并且实验室有一些新课题的时候,也会首先想到我,问我愿不愿再多加一些任务。在学科交叉的课题组,新的课题往往意味着新的背景知识,新的科研思路,新的技术手段,本来就想多学多积累的我当然欣然接受。

然而同时推进三四个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生物实验的实验量相对比较大,需要的体力自然就多,每个课题在推进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一一梳理,不停阅读文献寻找解决思路,脑力需求同样很大。

这个时候习练混元养生法的益处就得以体现了,静坐时,混乱的思绪慢慢沉淀,一些杂乱的信息慢慢有序化。静下来的时候一些因为忙乱忽略掉的信息也会出现,要做的事情在心中逐渐明朗,进而心绪平稳,深入放松。即便是短时间的静坐,也会给精神以极大的恢复。我想这在统筹规划多项任务,多线程执行任务的时候,不论在体力和脑力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做科研不光是自己的事做得好就行,团队合作能做体量更大更深入的课题,学科交叉能带来新的思路和见解,所以协同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由于导师的信任,我也有机会能和国内外不同课题组交流合作。

宗师在功德篇中讲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练功贵在执守太和,要将自己常常置于友善和睦的氛围中,因此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上下贯通,左右调正。所以在合作中,我会用利人利己的谦和态度去沟通交流,比如做项目规划的时候目标内容清晰,双方负责内容、时间节点尽量细化,方便对方尽快掌握情况。在提出要求和设想的时候也尽量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可行性,生活中也关心关照等。不同实验室有不同的擅长领域和实验风格,在这样和谐的沟通交流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

还有一件事也给了我蛮深的感触,那是在博士中后期的时候,由于任务量越来越多,导师也分给我师弟师妹,让我组建自己的课题小团队。我开始颇有信心地规划他们的分工,开始走过弯路的我,想着能让师弟师妹跟我做课题的同时,能多学到点东西,逐步学到各项实验技能以及得到实验思维能力的锻炼,所以给他们的分工不是零散的体力的,而是成系统的可以锻炼思维的。

事情发展本是顺利的,然而中途还是遇到了曲折,随着一个关键数据的产出,师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觉得自己做出了这个结果,就应该要求更好的排名而不是继续“为我打工”。当时的我很生气,也觉得很委屈,情绪不但影响健康也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先天混元学》中讲到解除心理因素对人的干扰就要找出真正的、根本的原因,进而提高自己的“修养”。

于是我就问我自己,我究竟为什么感觉到这么生气?我得到的答案是:我对别人好,别人没有同样对待我,反而因为利益反目,我因此而感到很伤心。显然,我就是宗师书中那个施恩望报的“下德”之人。这个时候我有一点了解宗师为什么要要求我们做宛如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施恩不望报的“上德”之人,可能因为对他人有回应期待的时候你的动机就没有那么纯粹,你的快乐与否50%维系在他人身上,而那不是真正的自由、自如。

解决了我自己的情绪问题,我开始思考这件事情要怎么处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发现做为一个刚入门的科研小白,他对课题的由来,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发展方向决定的不易没有那么深的感受,他能看到的只是每天他做的那些具体的实验本身,他认为这个实验的完成就意味着一切。

想到这,我组建了一个课题团队群,并邀请了导师加入,课题方案的制定和问题分析都在群里进行,他也会了解做实验不是课题的全部,导师也会了解到他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贡献。

这件事情就这样得到了解决,但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其他的启示:当我和他一样刚入门一知半解的时候,或多或少也有和他一样的想法,做了一些事就觉得自己辛苦能干了不起,也和老师较过劲,孰不知这样一点成绩也是建立在老师智识的基础上。一次位置互换的机会,让我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

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帮助,我们仅凭自己是很难实现见识和能力的跃迁的。而自上而下的提携往往是不对等的,之于老师是付出心血,之于学生却是增益其所不能,不是简单的投桃报李就可以回报的,因此内心要更加尊敬和感恩自己的老师。

对帮助自己学业的老师是如此,对宗师,圆觉老师更是如此,不但教我们了有益身心健康的养生法,更教导我们如何走上快乐、自在、光明的人生之路。想象一幅动人的画面,一位年轻人眼前有方向,脚下有路,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这是多么幸福的模样。我知道这些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多么的难得,因此更要感恩,更要珍惜。

读博这几年,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前路仍漫漫,需要努力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面对未来,脚踏实地,目光坚定。思考如何做出更能造福人类的研究?如何能用现代科学去揭示中国古老又前沿的医学智慧的奥妙?如何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是学业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目标虽远大,路途虽遥远,但我相信一步一脚印,行则终将至。

 

新疆 司雅清      

2023.11.08